3d里番

快递坐着邮车来到边境村 邮快合作打通延边快递进村“最后一公里”

快递坐着邮车来到边境村 邮快合作打通延边快递进村“最后一公里”

2025年11月03日    中国邮政快递报

8时,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邮政分公司的大院里已是一片忙碌。乡邮员高然正麻利地装车,中通、申通、圆通、韵达、极兔等快递公司快件,与邮政的党报党刊、邮件包裹一起,按投递路线整齐码进车厢。

车轮滚滚,日复一日。高然负责的这条邮路,来回将近70公里。去年3月,他才接过这辆车的方向盘。“之前在灯泡厂干了8年,我和爱人都在那儿,顾不上孩子,就想换个能兼顾家的工作。”高然擦了擦额头的汗,语气朴实。

最近,《中国邮政快递报》记者搭上高然的邮车,和他一起踏上这条邮路。“顺利的话下午四五点能收工,忙起来得到六七点。要是碰上雨雪天,路不好走,几点下班就没准了。”高然笑着拧动油门,起步出发。

掐着时间等包裹

高然的邮车,是月晴镇各村与外界物资流动的“毛细血管”。“这边村子多,村里年轻人少,村民出门买东西不容易,网购的东西我们还能帮着送。”高然说。

顺着马五线行驶,第一站笠峰村1队,高然把一位收件人的几个包裹一次性送到家门口。电话接通后,他熟门熟路地将包裹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大门外。“他件量挺多的,其实放村部统一接收点也行。但我们邮政很多都能精准到户,他家离村部有点远,我一般都直接送到他家门口。”

从最初“总走冤枉路”到如今的“熟门熟路”,高然花了不少工夫。刚跑这条线时,他得花四个半小时,多绕一小时是家常便饭。而现在,他早已摸清了基本情况:“笠峰、榆基、三洞、杰满、水口等这些村,谁家住哪、姓什么、电话多少,我都记着,微信也加了不少,有事他们直接找我就行。”

说起刚入职那会儿,高然每天只有30到40个包裹。“老年人网购不太熟练,买是都会买,但退货、查物流信息、找取件码就有点费劲了。”他从没嫌麻烦,每次到村,都会多停一会儿,帮老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,遇到不会退货的,就顺手把包裹捎回镇上寄走。

派件途中,高然接了个电话,说马上就到。“平时这个点差不多送到这儿了。有些老人岁数大了,会掐着时间等包裹,他们挺盼望的。”高然笑着说,“换位思考嘛,老人性子急。要是我家老人等包裹,我也希望他能早点拿到。”

如今,高然每天要送170件左右的包裹,高峰时将近300件。车里塞满了村民网购的衣物、农用零件、食品……大家越来越信任这位耐心的乡邮员,村里网购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告别跑远路取件

沿着G331国道继续前行,邮车来到了白龙村。这里是距离图们市最远的边境自然村,与朝鲜隔图们江相望。

白龙村1队邮政便民服务站负责人皮昌学是朝鲜族,也是白龙村1队的小队长。提起快递进村,他说:“很多年前取快件得去市里,后来改放白龙村村部,白龙村2队离得近,我们1队离得远,老人来回跑太不方便。”

直到去年,邮政便民服务站在皮昌学家里搭起来,邮车每天准时停在家门口。“现在邮政和快递合作,小高每天把邮件快件送到村里,村里老人网购方便多了,大家都高兴。”

虽然邮政便民服务站设立刚满一年,却见证了村里包裹量的增长。“以前一天没几件,现在方便了,买的人越来越多,多的时候能有几十件,大多是机械零配件,还有一些药品。”皮昌学指着仓库货架说,自己多了个保管包裹的工作。“包裹到了,在微信群里喊他们来取,当天差不多都能拿走。”

语言不通是高然最初碰到的难题,朝鲜族村民说的方言他听不太懂,他就拉着村部的年轻人帮忙翻译,一来二去,也能说几句简单的朝鲜语。

送件路上,高然常常收到村民的暖心回馈:刚摘的柿子、自家种的蔬菜、一瓶矿泉水……大家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谢意,让他心里暖暖的。“都是自家种的,人家都给你准备好了,我说不要都不行,不要人家还不高兴。”这些点滴温暖,让高然觉得再累也值得。“你服务到位、送得及时,他们其实都看在眼里。用不用心,是相互的。”

“刚开始干这行,就是想挣钱养家。现在觉得,不只是这样。”高然说,看到老人拿到包裹时的笑容,他特别有成就感,“虽然可能更累一点,但这份工作,更有人情味。”

邮快合作的双赢

高然的忙碌,是图们市邮快合作持续推进的缩影。从2022年酝酿合作,到2023年试运行,再到2024年快递直达村部、邮政便民服务站,这条“最后一公里”的路,正越走越顺。

“以前邮政主要处理普包、挂号信和EMS,包裹量不大。合作之后,快递企业把快件集中交给我们,我们录入系统再派送,既帮他们省下了末端配送的成本,也满足了村民的需求。”图们市邮政分公司负责人曹龙日介绍。

更让村民欣喜的是,邮快合作不仅把外面的商品送进来,也让村里的土特产走了出去。“村民腌的朝鲜族特色咸菜、干辣椒面,还有现采的蘑菇、刚摘的梨……以前想卖到城里不容易,现在直接找高然或者打邮政便民服务站的揽收电话,就能及时送到城里寄出去,一个月能有几十件。”曹龙日表示,未来还计划升级车辆装备、提升乡邮员服务水平,更好地助力农特产品出村,“让村里的好东西走得更远,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方便”。

谈到未来,高然想了许久,最后诚恳地说:“我就是个普通人,没什么大规划。把每天的工作都做得干净利索,就是我的想法。”

日头正烈,晌午的阳光洒满乡间小路。高然的邮车又启动了,将剩下的包裹一一送达。这条边境线上的乡邮路,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,却承载着最质朴的温暖:邮快合作打通了快递进村路,乡邮员让每一个包裹都准时到达。